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服务领域
涉及“十四五”规划重要战略新兴产业中的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多领域。
(二) 服务背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全面建成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垄断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局面。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专利,分析北斗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对于加强我国空间位置服务能力,推动北斗产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 服务内容、方式
1、前期调研。对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测绘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涉及北斗卫星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相关单位进行调研;走访学校周边北斗产业孵化基地,通过座谈充分了解北斗行业现状,寻求创新主体的服务需求。
2、数据获取。在全面梳理北斗产业全链条发展现状后,制定检索策略,利用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等多个检索平台对全球北斗卫星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全面检索,经过人工筛选和简单同族合并,得到北斗相关专利数据。
3、数据分析。对上述北斗全球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趋势、法律状态、技术主题、申请人等11个方面进行可视化结果展示和分析,并就G01S19这一重点技术领域进行深入分析。还针对武汉大学北斗相关数据分类标引,人工研判出密切相关文献,从专利申请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可视化结果展示和深入分析。
4、撰写报告。对专利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目前国内北斗行业创新主体和校内北斗技术研究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从创新内容、创新方向、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建议,形成了《北斗卫星专利分析报告》。
二、案例服务成效
(一)社会效益:可总结案例中关于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工作实践,如探索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等,展现服务带来的社会成效,尤其是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的典型做法。
本服务案例聚焦国家重点战略新兴产业,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主动寻求与院系、企业的产研交流合作,主动了解创新主体需求,为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理论和实践支持。发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等一流学科优势,加强推动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有效推动更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助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经济效益:可用具体数据和量化指标体现案例为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经济效果,解决了哪些现实问题、难题,为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取得的显著经济成效。
本服务案例刚完成不久,还处于推广阶段,暂未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但未来经济效益前景不容小觑。《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北斗产业规模2025年达到1000亿元,“十四五”末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以上。本报告会在产业发展方向、创新技术研发方向、应用推广方向、核心专利布局等方面为北斗创新主体给予策略支持,促进其加快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政策响应:体现国家政策、战略导向,落实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及可持续性。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实施北斗产业重大工程,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2022年7月、2023年2月湖北相继发布《湖北省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都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完善北斗系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着力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不断指引下,我中心拟通过优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高校、企业走好北斗创新之路:继续深入北斗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针对实际问题与需求,提供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申请前的预评估、专利侵权预警分析等知识产权技术支持。
三、案例典型意义
可总结案例中的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成果,提炼总结具有“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1、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动寻求与相关领域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一流学科动态,主动推进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2、从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深入理解研究领域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检索、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方式形成专利可视化分析报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反映所研究领域产业发展现状,从国内外、校内外等多维度反映创新主体发展现状,为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决策支持。